“一个和尚挑水喝,两个和尚抬水喝,三个和尚没水喝。”普遍的看法是他们缺乏团结协作,互相推卸责任。从这个故事中,我们还可以领悟到更多。
一个和尚时,出于生存需要,没有逃避的可能性,只能自己去挑水。同样,当让某人全权负责某事时,他没有了推卸的余地,往往会及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。
两个和尚时,人的惰性显现,依赖性产生,要么每个和尚负责一天的挑水,要么共同去抬水。虽然抬水不经济也无效率,但比较公平。为什么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前,人民安于相当低的生活水平,而改革开放后,尽管生活水平明显提高,却端起碗吃肉、放下筷子骂娘?就在于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。例如,你和同事的工资都是1000元,你也许不会抱怨,但当你发现同事的工资是1200元,自己却是1100元时,尽管你的收入也提高了,但更多的疑问是同事为什么多100元。关注的重心已由收入的多少,转向收入的差距。
三个和尚时,人的惰性和依赖性更强,每个人能推卸责任,指望别人去承担义务,自己坐享其成,这就是人多了反而效率更低的原因。例如,几个人负责一项任务,可能都不负责,任务要么在推卸中转圈,要么即使勉强完成,其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。
1920年,法国心理学家黎格曼进行一项实验,探讨团体行为对个人活动的影响。他要求工人尽力拉绳子。参加者有时独自测试,有时以3个或8人为一组。结果显示:个体平均拉力为63千克;3人团体总拉力为160千克,人均为53千克;8人团体总拉力为248千克,人均只有31千克,仅为单人拉时力量的一半。黎格曼把这种个体在团体中较不卖力的现象称为“社会懈怠”。
现实社会中,“社会懈怠”现象屡见不鲜。“一大二公”的人民公社时期,干活“大呼隆”、出工不出力就很典型。在企业中,如果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,也会随时发生“社会懈怠”现象。还有公务员群体中经常出现“踢皮球”,家庭养老中儿女越多越无人赡养等问题,都与“社会懈怠”有关。
邓小平强调,制度问题“更带有根本性、全局性、稳定性和长期性”,“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,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,甚至会走向反面”,可见制度多么重要。
针对这一现状,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,用制度管人、管事。一要建章立制,二要避免“牛栏关猫”的制度漏洞,三要解决“制度如林,落实无人”的问题,加强督查,执纪问责,避免制度成为“纸老虎”“泥菩萨”“稻草人”。同时,通过产权改革、民主选举、职权分工等方式增加个体归属感。
▍感悟小语 >>>
和尚多了没水喝,不怪路遥和尚惰。
政策调动积极性,制度缺失祸患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