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,从理念开始
早前,人们认为“身体没有病,不虚弱,就是健康”。其实,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、不全面的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疾病谱与死亡谱的变化,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,对健康的定义也不断丰富完善。
1948 年,世界卫生组织在其《宪章》中对健康定义:“健康乃是一种生理、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,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。”明确了 10 条健康标准:一是有充沛的精力,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,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;二是处事乐观,态度积极,事无大小,乐于承担责任;三是善于休息,睡眠良好;四是应变能力强,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;五是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;六是体重适当,身材发育匀称,站立时,头、肩、臂的位置协调;七是眼睛明亮,反应敏捷,眼睛不易发炎;八是牙齿清洁,无龋齿,不疼痛,牙龈颜色正常,无出血现象;九是头发有光泽,无头屑;十是肌肉丰满,皮肤有弹性,走路感到轻松。
1978 年,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重申:“健康不仅是疾病体弱的匿迹,而且是身心健康、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。”这个概念不仅阐明了生物学因素与健康的关系,而且强调了心理、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。
1990 年,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定义,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,将道德修养作为精神健康的内涵,其内容包括: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,能辨别真与伪、善与恶、美与丑、荣与辱等,能按
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。可见,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、精神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,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,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。
近年来,亚健康越来越受关注。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,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、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等,但症状又不符合现代医学相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。常见症状有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思维缓慢、反应迟钝、不自信、安全感不够等。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:饮食不合理、缺乏运动、作息不规律、睡眠不足、精神紧张、心理压力大、长期不良情绪等。
20 世纪末,世界上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一堂讨论 21 世纪什么最重要。他们讨论了几天之后,一致认为,21 世纪追求健康是大趋势。眼下,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,人类文明到了今天,我们应该用知识生
活,不应该用习惯生活。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时间学些健康知识,将来一定有时间生病。俗话说:“病来如山倒,不如早预防。”
2012 年 3 月 17 日,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。李岚清同志与广西观众畅谈时说,老年人保持健康可以“自己不受罪,家人不受累,少花医药费,有益全社会”,对健康做了一个经典的阐释。这也应了那句俗语:“天若有情天亦老,水能随遇水常流。”
▍感悟小语 >>>
切忌:50 岁以前拼命挣钱,50 岁以后花钱保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