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好书推荐】《知行八谈(感悟做人做事做官)》自序
日期:2021-12-10 15:01:06  发布人:

作者简介:

刘士欣 河南省委党建师资库专家,河南省委党校研究生部特聘教授。曾任乡农业技术员、行政秘书、副乡长(公选)、乡长、乡党委书记、副县长(公选)、县委常委、常务副县长、县委副书记,市委党校党委书记、常务副校长,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院长,现任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。曾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“全国农村十大杰出青年”“河南省跨世纪很好青年人才”等称号。先后在《光明日报》《学习时报》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。出版《辉煌历程》《读史漫记》《农村干部领导艺术教程》等多部著作。

自 序

木兰树下的静思

当年,迁建新校时在办公室窗前栽了三株木兰。

早春,冰雪渐融,余寒犹冽,众芳未妍,木兰却一夜怒放,不叶而花,千枝万蕊,满树琼瑶。花开似莲,芳香胜梅,不忧不惧,傲然而立。一阵料峭春风,玉树飞花,轻盈曼舞,悠然飘落,馨香四逸。

比邻三载,感其春花之莹洁,夏叶之静美,秋果之沉实,冬蕾之隐忍,憾于熟睹却不相知。怀着迟来的歉意,悉心查阅,欲解其前世今生,方知屈原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”,高洁如斯者是她;抗烟吸尘,净化空气,拒腐自洁者是她;隆冬结蕾,含苞孕香,祛风通窍,入药济世者是她;以花瓣为茶、饼、糕、汤、粥,质本洁来馈民者是她;果实榨油以用工业者是她……不禁掩卷而叹,吟诗一首:“几度窗前望木兰,不知此花元是君。从此时时春梦里,平添一树相思魂。”

木兰别称木末,因其花苞长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,形如毛笔,亦称木笔。每于窗前凝望,木兰坚毅沉静的花蕾直指苍穹,似要书写四季轮回的沧桑,便不由得静思人生得失、事业成败、宦海沉浮,心生慨叹,感触良多。

2006 年春,我从县委副书记调至省辖市委党校任党委书记、常务副校长。起于乡野的“泥腿子”蓦然与一众高知为伍,多少有些不适。但“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”,作为一校之长,理应带头弘扬主业,激励教员多讲课、讲好课,努力做学习的引领者。于是,我便把二十多年来积累的几十本读书笔记找齐、梳理,鸭子学上架般讲了一课《领导干部修身八谈》。学员们许是听腻了纯理论的讲述,见多了学术性的研讨,对我这节源于实践、耳濡目染、所学所历、所思所悟的漫谈颇感兴趣。纪委、组织部、检察院等盛邀讲学,许多学员纷纷索要课件。一堂课,毕竟不能涵盖做人、做事、做官所有感悟。在与师生们交流互动时,大家纷纷建议以此为蓝本,写一本知行人生的书。

然我本无“倚马之才”,纵观多年来的几部拙作,多是在领导、朋友的帮助下成书,他们尽心多,自己出力少。虽众人力劝,仍自感位卑学浅,无立言之资。但诸多良师益友再三激励——农业部宋洪远主任殷殷劝诫:“以你从乡农业

技术员到省青年日光温室研究会会长、教授;从乡政府秘书到常务副县长,再到省辖市党校党委书记、常务副校长;从全国农村十大杰出青年到全国劳动模范,这样丰富的经历,本身就是一本励志活书。”中央党校王成志教授常常鼓励:“不妨通过著文锤炼自己,启示他人。”中组部潘洪杰同志时时勉励:“学浅无妨慕正道,位卑未敢忘忧国。”……诸位师友谆谆教导,历历胸臆间,若再不勤学著述,实乃辜负了大家的厚望。于是,不再妄自菲薄,始宵衣旰食,奋蹄耕耘。

“做人、做事、做官”这个话题,绵延千年、历久弥新,讲者甚多、著述颇丰,既有为官者的亲历感悟,亦有为学者的经典阐释,可谓“前人之述备矣”。吾亦有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之感。然则阅历不同、见解有别,

感悟之情,得无异乎?我这个说官不是官,经常与官同道;说学者不是学者,整天与学者为伍的人,却是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。正是这非官非学、亦官亦学的身份,让我得以从官与学的夹缝中,以另一视角思考做人、做事、做官。

可谓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,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”。

成书过程中,我曾就书的主题征求教师、学员的意见,两种观点尖锐对立。德高学厚的老教授们强烈坚持:以您的身份出书,要立意高远,思想“正统”,绝不可媚俗和迎合“愤青”;青年教师和学员则坚决反对“教科书式”的说教,

认为“心灵鸡汤式”的感悟比比皆是,不如不写。书道乃修身之本分。我原本只想透过指缝撷取一缕人生启迪,孰料书之未出而争议已出。有人戏言:“和情人较真,是不想恋了;和老婆较真,是不想过了;和同事较真,是不想混了;和上

级较真,是不想升了;和邻居较真,是不想处了;和朋友较真,是不想交了;和老师较真,是不想学了;和社会较真,是不想活了。”倘若过于较真,写书恐怕也无从着手了。

讲课也好,写书也罢,归根结底都是讲话。讲假话人人烦,讲真话有人烦,讲趣话谁都不烦。季羡林老先生有句名言:“假话全不讲,真话不全讲。”最终,只讲实话,不说假话,少言虚话,多谈趣话,成为本书的基调。毕竟,立言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言为心声;卖点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读者乐读;褒贬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于人有益。

2008 年夏,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、副书记陈全国等先后来党校视察。彼时,木兰花谢叶长,绿意正浓,荫满窗前。徜徉于现代古典式与庭院别墅式建筑交相辉映的校园,徐光春同志盛赞:“哦,这么漂亮的党校!周口是个穷市,

财政支持有限,你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既当传播者,又当践行者,很好!”陈全国同志褒奖:“你们用短短一年时间,实现了按常规需三年的建设目标,从全省最差一跃成为最好的党校,创造了周口模式、周口速度、周口精神,确实是个奇迹!值得全省学习推广。”有此助澜,省委党校迁建,陈全国同志亲点借我去帮助筹建。这给了我就近向领导和专家学习的机会,对提升拙作大有裨益。

王维有诗云:“木末芙蓉花,山中发红萼。”我出身草根,早年饱受无书可读之苦,觅得一本残缺不全的书便如获至宝。多看一夜书就要多捡一篮柴的情景,至今记忆犹新。正是“贵贱不移读书志,顺逆不改求知心”,使我不断蜕变。无论是行走在阡陌间,还是穿行于官署中;无论是艰难困苦,还是生活优裕,书籍始终是我坚实的根基,为我源源不断输送养分。正如黄庭坚所说:“三日不读书,便觉面目可憎,语言无味。”岁月悠悠如河,奔淌着金色年华,左岸是淡定了悟,右岸是永恒记忆。在学于书、思于心、践于行间,我每每静思:人生像大海中行船,方向错了,什么风都不是顺风;婚姻如一件精美的瓷器,做好它很费事,打破它很容易,而收拾起那些碎片很麻烦;当你事业有成却发现孩子教育失败时,突然有一种全军覆没的感觉……

窗外,一树木兰花开,素面粉黛,玉盏擎空,或优雅绽放,或沉静飘落,每一片花瓣都凝着淡定、显着从容,宛若圣洁而美丽的精灵。静对木兰,颇有“傍树谁矜火焰异,对花自感壮年非”之感。知天命之年,仅想用手中的笔称一称过去的时光,在阅、历、思、悟等繁多元素中提取生活的本真,努力写一本自己想写,读者喜看,有点知识性、趣味性的书。正如唐诗《木笔花》云:“软如新竹管初齐,粉腻红轻样可携。谁与诗人偎槛看,好于笺墨并分题。”

“多情不改年年色,千古芳心持赠君。”木兰花语为感恩,窗前木兰可作证。谨以本书感谢领导、老师的厚爱,感谢同人为书稿倾注的大量心血,感谢年迈老母的许多人生启迪,感谢妻子深夜里的沏茶披衣。正如一句诗所言:“数一数杏仁,数一数那苦的、让我们醒着的杏仁,把自己也数进去。”

明代张新有诗赞木兰:“梦中曾见笔生花,锦宇还将气象夸。谁信花中原有笔,毫端方欲吐春霞。”本书历时数载,虽尽心竭力,奈何灵感不像玉皇大帝身边的仆童随叫随到,妙笔生花亦仅现梦中。

不妥之处敬请行家指谬。

刘士欣

于壬辰年冬日


核发:0 点击数: 收藏本页
分享到
相关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