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好书推荐】《知行八谈:第三篇领悟“三”的智慧》
日期:2024-09-09 09:18:10  发布人:

西方人特别喜欢“七”,国人却对“三”情有独钟。古往今来人们都有“崇三”情结:放炮三响、烧香三炷、磕头三个、结婚三拜,就连敲门也是“咚咚咚”连叩三下……

领袖与“三”:孙中山有“三民主义”“三大政策”毛泽东有“三大战役”“老三篇”和“三个世界”划分邓小平有“三步走”发展战略、教育的“三个面向”和判断姓资姓社“三个有利于”标准江泽民有“三讲”教育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胡锦涛有权力观“三为”、廉洁自律“三常”和新闻改革“三贴近”习近平有“三严三实”……

文艺作品与“三”:魏巍在写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时,收集了许多精彩素材,最后只用了“三个”最典型素材;《红楼梦》以刘姥姥“三进”大观园布局作品;《三国演义》用“三”多达 267处;《西游记》有“三打白骨精”“三借芭蕉扇”等精彩片段;高尔基有“自传体三部曲”《童年》《在人间》《我的大学》;巴金有“激流三部曲”《家》《春》《秋》……

人们为什么对“三”这么钟爱呢?这得从“三”的哲学说起。

老子曰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“一”即是我们追寻的所谓“终极理论”——“太极”。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”,阴、阳二者,即两仪,“一生二”即太极生两仪。自然界中的对称性无处不在,即“万物负阴而抱阳”。所以,“二”即“对称性”。“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“三”即阴、阳、和。它打破了“二”的对称性非此即彼,而使阴阳相合,实现和谐、统一。《史记·律书》“数始于一,终于十,成于三”。因为“三”包括“一”和“二”两个最基本的元素:奇和偶,“三”是一个小小循环的结束,所以说“三”是数之成。

三者,参也。它不仅是在字上多两画,字上多一画,而且这一画之多也并非多出了个“三”的出现,或说它的参与,其意义在于一举改变了合二而一的一元化格局。一而二,尚是一种量变构成的话,那么,二而三,质变就发生了。作为一元化和二元对立的离心因素,三的使命就是要成为一种消解中心的多元化力量。因此,在比较意义上,如果说数字一显示一种“无限大”的话,数字三显示的则是“无限多”。这是从一元到三元的发展,也是从极大值到极多值的转换。如汉字的重三体造字法,“一”是一横,“二”是两横,“三”是三横,古人就此打住,不然要闹笑话,没法写“万”字了。

“三生万物”含有限向无限趋向发展之意,即“三”有时指多数的意思。《述

学》曰:“凡一二之所不能尽也,则约之以三,以见其多。”“三”意味着全面圆满统一和谐。在这个层面上,“三”所概括的经验和蕴含的智慧,更是贯穿于人生方方面面点点滴滴。

核发:0 点击数: 收藏本页
分享到
相关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