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经》云:“父兮生我!母兮鞠我!抚我畜我,长我育我;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!”父母对子女有着像天一样浩瀚无边的恩情。
看遍星空,没有发现哪里比母亲的容颜更灿烂;访遍大地,没有发现哪里比父亲的肩膀更坚实。父母在,人生尚有来处;父母去,人生只剩归途。父母在哪里,哪就是家,兄弟姐妹是一家。父母永远是儿女最有力的依靠、心灵的港湾。一旦父母不在,大山轰然倒塌,兄弟姐妹就成了亲戚。《论语》里说: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
著名导演翟俊杰,父亲去世时,因忙于拍片,没能赶回去,深感愧疚。失去父亲后,翟导觉得人生苦短要及时尽孝,便想尽一切办法,尽可能多地陪母亲。不论工作多忙,只要有可能,他就回家陪在母亲身边尽孝,甚至让家人把母亲送到拍摄现场,以便自己陪伴她。翟导曾动情地说:“有时,我夜里拍戏回来,老太太一个人在床上,像小孩一样睡着了。我站在旁边,常常一看就是半天,心里特别温馨。我这样的年纪,回到家,还能喊一声妈,是多么幸福的事啊!”
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你可能不止一次暗暗发誓:等我功成名就了,等我发财了,等我买大房子了,就接你们来享福,我一定好好孝敬你们……可是你忘了:岁月的残酷,时光的短暂,生命的脆弱。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”意大利《机会》杂志创刊时,记者采访比尔·盖茨:“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是什么?”他们原本希望得到的回答是“机会”,不料听到的却是“孝敬父母”。
先知穆罕默德说:“天堂在母亲的脚下。”作为儿女,一定要趁父母健在时好好尽孝,别等父母走了,留下永久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。世上有些东西可以补救,有些东西永远无法补救。“孝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,是岁月间隙的承接,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,一旦断裂,永无连接的机会。
“要知亲恩,看你儿郎。要求子顺,先孝爹娘。”一般来说,人的一生对父母的孝心有两次升华:初为人父母时,体味到了做父母的艰辛与不易,深感父母的养育之恩;父母离世时,体味到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苦和无奈。所以,父母健在,行孝要及时。
“百善孝为先,孝为德之本。”孝敬父母如敬天,一个“孝”字全家安。北宋林逋在《省心录》中说:“孝于亲则子孝,钦于人则众钦。”是你对父母孝顺,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;你敬重别人,别人也敬重你。家家有老人,人人都会老去,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孝行感染子女,子女将来才会孝顺我们。孝敬父母不仅是孝敬自己的爹娘,还要孝敬配偶的爹娘。常言说:好儿不如好媳,好女不如好婿。
《二十四孝图》中所描绘的二十四个故事个个感人至深。汉文帝刘恒侍奉母亲从不懈怠。母亲卧病三年,他常常目不交睫,衣不解带;母亲所服的汤药,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。
一位教授邀所带研究生到家里吃饭。饭后,学生抢着洗碗,教授不容置辩地制止,而让80多岁的老娘去洗碗,学生错愕。老娘用颤颤巍巍的双手洗过碗,很有成就感地到阳台休息。教授关上厨房门,把碗筷重新洗了一遍。学生由衷地为教授的孝心和良苦用心所感动。
有一则故事,一个人扶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来到牛肉面馆,大声说:“来两碗牛肉面!”服务生正准备开票,他却指了指远处的父亲小声说:“只要一碗牛肉面,另一碗要葱油面。”店员会意,将两碗面端到他们面前。父亲摸索着用筷子在碗里探着,好不容易夹住一片肉,忙夹到儿子碗里。儿子并不阻止,只是默不作声地再把牛肉片夹回父亲碗中。周而复始,父亲碗中的牛肉片似乎永远也夹不完。父亲感叹:“这个饭店真厚道,面条里有这么多牛肉片。”儿子趁机接话:“爸,您快吃吧,我碗里都放不下了!”
孝敬父母要讲究方式,物质和精神并重。既要养老人之身,更要养老人之心。既要“孝钱”“孝力”,更要“孝心”。要时常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,多问候、常陪伴、多购物、巧给钱。即便给钱,也要化整为零,以免他们不舍得花、不会花。
▍感悟小语>>>
百行万善孝为先,欲孝亲逝悔之晚。
为人若是不知孝,不如禽兽实可怜。